一、谈话导入,揭题解题 1. 同学们喜欢读故事吗?为什么喜欢? 【设计意图:学生都喜欢读故事,引导他们回忆曾经读过的故事,发现故事的特点,比如故事里的动物会说话,故事里的人物很可爱,故事的情节很有趣等等,唤起学生读故事的兴趣。】 2.出示课题。(漏),老师要跟大家一起学一篇有趣的故事——《漏》,这个故事的题目很特别,只有一个字,但是这篇故事却很长,需要我们慢慢读,请看预习提示: (1)借助注音读课文,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。 (2)认读思考:老爷爷和老婆婆说的漏,是指——;老虎和贼认为“漏”是—— 二、初读课文,学习生字 1.自由朗读课文,注意读准字音,读通句子。 2.小组合作认读词语。 出示词语: 脊背 胸脯 窟窿 翻山越岭 走南闯北 旋风 预设点: (1)“脊背”的“脊”应读三声。 (2)“窟窿”第二个字读轻声。 (3)“颠”这个字的读音要注意,应读diān,不要读错。 3.分层实施教学: A组:学生交流词语意思、积累词语 B组:交流识字方法、扩展词语 4.默读课文,并思考课文写了件什么事? 【设计意图:学生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,对文章有一个大概的印象,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,训练学生概括文章的技巧。】 三、理清层次,梳理文意 同学们小小年纪却这么厉害,老师给大家省掉了那么多的内容,大家都能把主要内容补全,真是太会读书啦! 下面,咱们分组梳理、学习课文,A组:学习13-20段,B组学习1-12段。 B组同学起来交流: 1.学习1-2段,感受小胖驴的诱人 老师对小胖驴很感兴趣,特别想知道小胖驴长什么样,谁能给老师讲讲?(生讲) 文:从前,有一户人家:一个老爷爷,一个老婆婆,还喂着一头黑脊背、白胸脯的小胖驴。 师:除了这黑黑的脊背,白白的胸脯,这小毛驴的哪个部位最诱人?(肚子圆圆的) 师:看看这胖胖的小毛驴,这么诱人,老虎想肉很好吃……;贼想卖个好价钱…… 【设计意图:欣赏图片,直观感受小胖驴的诱人,想象老虎和贼的垂涎欲滴。】 2.学习3-5段,“偷” 所以他们都要去偷,终于有一天,他们要行动了,谁接着讲?(2生讲) 我们来分角色读读,谁来当老爷爷?谁来当老婆婆?老虎呢?贼呢?老师来当旁白。 你看看,贼和老虎本事好大,贼走南闯北什么都听过,老虎翻山越岭,什么都见过,他们却不知道漏是什么,你觉得在老虎和贼眼里这厉害的“漏”是什么样的?有什么样的眼睛、什么样的牙齿…… 【设计意图:感受老婆婆这句话的重要及老虎和贼的反应,想象老虎和贼眼中“漏”的可怕,带学生更深层次的走入情景。】 3.学习6-12段,“逃” 【思政渗透点:汉字美】 他们越想越害怕,就想赶紧逃,可别让“漏”捉到,谁来讲讲他们是怎么逃的?(两生讲) 【设计意图:图片欣赏,想象老虎和贼奔跑时的惊慌失措,解脱时的如释重负,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图片,锻炼口语表达。】 【思政渗透点:感悟语言】 A组同学起来交流: 1.学习13-18段,“遇” 他们就这样放弃了吗?没有,谁接着讲,说的真好,老虎还想吃小胖驴,就往回走,贼还想偷小胖驴去卖钱,就要下树,结果他们又在树下相遇了,(图片,小偷一回头,老虎一抬头,都吓得大喊“哎呀,漏又来啦!”小偷手一松,老虎腿一软,咕噜咕噜滚下山) 你瞧瞧,这一晚上,他们冒着雨,跑啊跑,跑过山,跑过河,还撞过树,贼成什么样了?老虎呢?(描述图片) 你们把自己当成老虎和贼……大喊一声“漏啊!”然后都吓昏了过去。 【思政渗透点:感知传统文化】 【设计意图:经过一晚上的折腾,老虎和贼都疲惫不堪,贼衣衫破烂,老虎也没了往日的威风,如此这般都是因为“漏”。】 2.学习19-20段,小胖驴 文:天快亮了,小胖驴在驴圈里安安稳稳地吃着干草。(师范读) 老爷爷和老婆婆从炕头上坐了起来。滴答,滴答—他们抬头看看屋顶—唉,说怕漏,偏又漏雨了! 总结:同学们,看看黑板,老爷爷和老婆婆说漏,是怕屋顶漏雨,结果却吓跑了老虎和贼,这叫做“歪打正着”;老虎和贼听到‘漏’,吓得到处跑,这叫“做贼心虚”,整整一个晚上,小毛驴都在驴圈里安安稳稳地待着,这样“安然无恙” 【设计意图:老虎和贼的狼狈与小胖驴的悠闲形成对比,可怕的“漏”与屋顶漏雨形成对比,感受老虎和贼的可笑。】 四、整理思路,复述文章 1.复述:读完这篇故事,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场景,谁能根据老师的提示,试着讲讲这个故事,可以加上自己的语言、动作、表情的等等(部分或全篇) 【思政渗透点:复述表达】 2.续写:你想对老爷爷和老婆婆、老虎和贼、小胖驴说些什么? 【设计意图:锻炼学生复述故事的能力,从有趣的故事中获取一定的知识,发挥故事的教育作用。】 【思政渗透点:学会应用】 |